查看原文
其他

上海明确:将允许有序设摊!杨浦有个“路边摊”3块钱能淘个公文包?分分钟带你“穿越”→

徐妍斐 上观新闻 2023-03-13
曾经充满烟火气的“路边摊”
是许多市民的心头好

近年来,上海又出现了
安义夜巷、外滩枫径夜市等特色商业形式
居民对“菜篮子”、“小修小补”等
基本生活摊位也发出呼吁
市容环境与城市“烟火气”如何平衡?

2月20日
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拟定
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》
(征求意见稿)
给出了答案

“新规”中明确

允许在设摊开放区有序设摊
并首次提出了“特色点”的设置

根据《指导意见》,无序设摊和跨门经营是严格禁止的。在此基础上,在划定的设摊开放区内,可以有3种类型的摊位,包括特色点、疏导点和管控点。

全市将根据区域特点,采取分区分级的差异化管理模式,其中,严禁区内不得开展设摊经营活动,严控区仅可设置特色点,除此以外的控制区则可设置三种摊位。此外,为确保市容环境、卫生安全等因素,新规对“个人设摊”也设置了一定门槛,如:个人设摊期间,应按照运营主体的管理要求,落实责任区管理等相关规定。

征求意见截至3月22日
市民和各单位可
点击这里查阅信息并反馈

一些顾客在上海九六广场参与露天夜市的抽奖活动。新华社记者陈飞 摄

小摊即将有序回归
不少市民都表示非常期待


那今天小观就带大家
先来云逛一下
杨浦这个有点特别的“路边摊”


每逢周三、周六、周日上午,隆昌路、控江路会出现一些形形色色的摊位,它们是杨浦花鸟市场内超热闹的跳蚤市场的延伸,自发而来,好些是“买家变卖家”。

这个远近闻名的跳蚤市场里,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老物件集中呈现,早至“光绪元年的银元宝”,近至00年代的磁带CD,玉器、摆件、手表、服装、书信等应有尽有,几乎每个摊位前都蹲着津津有味挑选的客人。

穿行在这样的“旧空间”,恍惚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街头市集,不时可以遇到自己或朋友家中有过的老宝贝,在不断唤醒昔年记忆的同时,感受一把“老上海的曾经”

高级工程师摆摊卖“票子”
“我不喜欢跳舞、搓麻将,就喜欢这个”

在跳蚤市场的外围,隆昌路甚至转角的控江路上,每逢周三、六、日,也会有许多自动自发来摆摊的人,其中不乏来卖自己收藏品或手工作品的

张老先生以前是部队转军工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,最近在控江路上摆了摊,专门卖他自己收藏的老票子。“我不喜欢跳舞,又不喜欢搓麻将,就喜欢这个,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的。”


老票子种类很多,粮票、公交车票、三轮车票、一九五三年版的一分纸币……以前是旧票市场的买家,如今转换身份成了卖家。说起怎么想到来摆摊,张老先生说,家里太多了,除了这些还有很多,所以拿出来卖掉一点,“我现在也快八十了,家里小孩又没有感兴趣的,我把多余的拿出来卖给喜欢的人,也挺好的。”

说起这些票券的详细,张老先生如数家珍。


在一本装裱精细的粮票本上,安徽省、青海省、黑龙江省、湖南省、芜湖市等各地粮票汇集,有半市斤、壹市斤、贰市斤、叁市斤等。

“现在我不收60年代的粮票了,五十年代的粮票比较珍贵。”张老先生说,物以稀为贵,60年代困难时期,当时很多人用钱高价买粮票换购粮食,导致60年代的粮票存世很多,早年甚至家家户户都能拿出几张。“60年代花两三块钱翻十倍价钱买的粮票,到后来收藏流通价就四五角一张,现在估计又高些。”


在众多公交车票中,70年代的就算“新鲜”的了,最早的还要数一张“四百元”面值的。

公交车票怎么会有“四百元”的,难道是什么年票之类的?张老先生揭秘,原来这是一张解放初期的电车票,那时候货币贬值,一万元相当于一元,一百元相当于一分,所以这张“四百元”的车票,其实就是4分钱。


特别的还有三轮车票,那时候街头的三轮车也要凭票坐,坐了车夫会给报销凭证,也就是三轮车票。记者在票本上看到,一九五几年的“车资报销证”还是繁体字,上面需要手写填空多项内容,包括坐车人的姓名、乘三轮车“由哪条路起至哪条路止”、车资多少、三轮车驾驶人姓名、时间,填写完了才是一张正式的车资报销单。


也有简易版“上海市三轮车报销单”,小小一条与旧时的公交车票尺寸相仿,只要填写车号与车工姓名即可。车票两边还印刷着“提高服务、注意安全”“随带物件、请勿遗忘”的提示。


“我家还有摆渡船票呢!”在张老先生看来,这一张张票据就是对过往经历的小小见证,每当看到它们,记忆里鲜活的岁月就会翻涌上来。闲来摆摊,也是想晾晾这些宝贝,与更多人分享宝贝背后的陈年故事。

在这里买家也能变卖家
“哎哟,这不是我们家那钟吗!”

路边摊热闹,市场里更为热闹。

周三一早,“90后”小丁陪“40后”的爷爷从宝山来到了杨浦跳蚤市场,刚到隆昌路,延伸出来的各种路边摊就摆开了。

挤过熙熙攘攘的人行道,一进跳蚤市场,属于上个世纪的古朴感扑面而来。


各种不知道传了多少手的老物件满满当当铺了一整个大市场,仅在中间留出四五条长长的供人来回走动的通道,问价声、还价声、介绍声此起彼伏,人声鼎沸。

小丁拿起一本旧诗集,读着上面的诗,爷爷丁老先生则在翻着旁边多种版本的“红宝书”——毛主席语录。

看到孙女手上的诗集,老爷子笑呵呵地说,自己以前也写过诗,但搬一两次家后就没有留存下来了。


“哎哟,这不是我们家那钟吗!”顾老夫妇今天来逛跳蚤市场,看到了自家曾用过几十年的老自鸣钟。


顾先生说,旧时二层自建房,这钟就摆在楼下的暗间里,每到整点,整个小楼都能听见阵阵钟声。上世纪九十年代老房拆迁后,这钟就不知道去了哪里。“可能我们的钟也流到哪个市场里,被别人买回去了。”

3块钱就能拿下公文包?
“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门道”

一个老物件摊位前,摊主与客人正在聊一只老式的黑色公文包,一位阿姨路过赞了一句:“这个包挺括的!”

客人爷叔立刻调侃:“3块钱拿走,要不要?”

阿姨吃惊:“只要3块钱啊?”

摊主也笑道:“对啊,当年买买说不定都不止三块钱呢!”客人爷叔也开玩笑:“3块钱买回去,说不定里面有三百万的存折!”


摊主告诉记者,这些老物件有的是从二手市场收来的,有的是收废品收来的,定价也是根据珍稀程度来的。旧包、旧衣服、旧鞋子是过去人们的生活用品,有的因为年代印记浓重,所以具有收藏价值。“像这样的公文包,过去有身份的男士谁腋下不夹一只?”

不过,买卖双方向路人阿姨调侃的“三元”并非真正的三元人民币,而是跳蚤市场里的行话,“一元”等于一百元。也就是说,这个公文包开价300元。

一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工农日记,面对询价者摊主也报价“一元”,谁要是露出惊讶的表情觉得太便宜了,那摊主立刻心领神会,“外行人,不是玩家”。


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行话?两名卖磁带CD的摊主笑着说,“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门道”,这是旧市场的老习惯,就是摊主们用来分辨客人“水平”的,和以前交易时双方在遮挡物下通过握手来讨价还价差不多的道理。


这里的跳蚤市场只有周三、周六、周日上午有,其余的时间市场里的东西都去了哪儿?

这名摊主告诉记者,像他这样全职摆摊的,属于摆“流动摊”:灵石路礼拜五、松江醉白池礼拜一、城隍庙礼拜四礼拜六礼拜天。“可能有的客人觉得这些市场离得老远,都是不同的摊位,其实都有我。”


上观时评


商务部呼吁让“小修小补”回归百姓生活

小事何以引发大关注?


近日,商务部呼吁让修鞋、配钥匙等“小修小补”规范有序地回归百姓生活,鼓励各地按照“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一圈一策,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,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。消息一出便引发极大关注,广大网友纷纷点赞,认为此举事关民生,有助于提升城市烟火气。


上一次类似的“小”事引发“大”关注,是2020年全国各地为“地摊经济”松绑。当时,中央文明办还出台了支撑政策:在全国文明城市评测中,明确要求不再将占道经营、马路市场、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。从各地后续的反馈来看,松绑“地摊经济”为当时各地应对疫情冲击,加快恢复、稳定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
“小”事又一次引发“大”关注,首先因为其中藏着人们的刚需。“小修小补”涉及的配钥匙、改裤腿等服务,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,但随着城市的发展、管理的规范,提供“小修小补”的摊位却因为付不起店租、有碍市容等原因,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,甚至悄然消失。


然而,“小修小补”的需求依旧存在。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,“缝缝补补又三年”不仅是生活所需,还包含着物尽其用、厉行节约的朴素传统。面对“小修小补”之处越来越少、越来越偏的状况,老年人还会打听寻找,年轻人因精力有限,大多秉持“坏了就扔”的生活理念。


当然,呼吁“小修小补”回归,也要看到其日渐消失的现实原因。从生存角度而言,小摊辐射范围小,盈利能力有限,难以支付正常的商铺租金,如果不做事先规划,很容易出现脏乱差的经营场面。正如地摊经济复苏时,有些城市也曾出现市容市貌管理难、交通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。如何让“小修小补”规范有序回归城市生活,还需要出台更细致的政策,在市民需求和城市治理间找到平衡点。


值得庆幸的是,已有一些先行园区做了有益探索。笔者居住小区附近的创享塔园区,从去年8月起,就以“摊位免租金、商户仅需支付水电费”的形式,向社会广泛招募能提供修锁、刻章、改衣等服务的手艺师傅。近日,笔者前往现场时发现,半年多过去了,手艺师傅们日益增多,服务内容不断延展。园区提供的分隔铺位,虽然让渡了租金收益,但也吸引了更多周边小区的居民来到园区消费,对园区其他商户起到很好的引流、导客作用。因此,从总体看,他们的探索实现了便民和规范相融、小摊与园区共赢。


事实上,创享塔园区的管理逻辑并不复杂,和西湖景区免门票吸引游客消费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此次商务部呼吁“小修小补”有序回归,打造便民生活圈,鉴于小摊大多缺乏支付高额租金的能力,必然需要街道、社区、园区、商圈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,先为便民服务找到生存空间,让市民在享受生活便利同时,实现拉动人气、复苏经济的共赢目标。


“路边摊”将有序回归你期待吗?
你喜欢这样的烟火气吗?



本文综合自:上观新闻、绿色上海、新闻晨报
相关作者:谢飞君  徐妍斐
微信编辑:佳思敏
校对:泰妮

◢ 猜你想看↓↓
价钱太辣手!上海女子买话梅引全网围观,销售阿姨说“少称点没事的”,结果半袋竟要400元
上海这个小区边门一关3年,居民吐槽出行太难!能重开吗?居委、物业都说:不归我管
上海这地方异常火爆:天天排队、座无虚席!热门目的地面签要等半年?
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


“分享点赞在看,一气呵成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